诚信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道德基石

发布时间:2018/02/12|来源:信用中国|专栏: 轮播图

分享到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震在中国诚信建设高峰论坛上做了主题为“诚信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道德基石”的演讲。信用中国小编现将韩震教授的演讲稿梳理出来,供大家阅读。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诚信建设。随着改革开放地深入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诚信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诚信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道德基石”。

  作为价值规范,诚信越来越成为发展进步的道德基石,没有诚信就没有正常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社会合作的可能性。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真实的客观规律是无法抗拒的,比如见面说“你越来越年轻了”,这便是假话,客观来说是不可能的。人必须真诚地对待世界和人生,人生活在社会中需要合作和相互信任,没有别人的信任就不能进行有效的社会合作,没有别人的合作一个人很难正常的生活工作,更谈不上取得个人成就;获得别人的信任,前提是自己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美德,如果自己缺乏诚信,就不能指望别人相信自己,在这个意义上诚信不仅是一种看似自我约束的自律性美德,还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实现人生目标的基本前提。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是对所有人诚信守信的要求应该是一致的。没有获得信任的人是在人格发展上不完整不充分的人。诚信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可或缺的,随着人类活动和交往范围的扩大,其发挥规范功能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且由于范围的扩大而成为社会有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性规范,这就是诚信是社会发展道德发展基石的理论根本所在。

  首先,诚信是现代社会合作有序开展的必要前提。一方面,在过去自然经济条件下主要是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在内容和空间范围上都是非常有限的;另一方面,在自然经济中,人们是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组织生产和经济活动,其信任是建立在天然的家族和乡亲基础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拓展自己的脚步,中国快步从熟人社会进入陌生人社会,人们也从“单位人”到独立的个体人,我们不仅建立了全国的大市场而且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世界贸易大国,在这样的范围内进行交往与合作,与以往相比,诚信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有效合作的关键性规范。

  譬如在城市里走路,在过红绿灯的时候为什么要绿灯时候走呢?这就是建立在司机遵守交通规范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这种信任怎么能够安全的行走呢?再如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社会信任基础上,如果我们不信任医生谁敢把自己的身体交给拿着刀的人?如果不信任同仁堂的品牌谁敢吃它生产出来的药品?如果不信任警察,每个人都会带着武器外出,谁敢安心在街道上漫步?如果不信任银行包括保险,谁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投进去?没有诚信体系保证大规模货物流通、资金借贷都根本不可能实现。可见,诚信是现代社会合作有序开展的必要前提。

  第二,诚信是提高社会发展效率的必要条件。社会分工促成了效率的提升,合作与竞争也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如果我们的社会缺乏信任,没有信任体系的保证,社会经济、市场经济有效性和效率会大打折扣,无论合作还是竞争,都需要人们遵守合作规范,如果没有诚信,任何合作都会陷入相互猜忌导致交易停止,如果不信任某个公司和法人,怎样与它做生意呢?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诚信,所谓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就会陷入尔虞我诈的丛林原则,造成社会的无序甚至是动荡。

  第三,诚信是社会创新特别是知识创新的必要规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在创新引领、创新驱动的进程中,也就是说,创新驱动就成为中国强起来的必然要求。在知识经济过程中,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就成为必要的动力。如果没有诚信体系的保障,试想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很难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进行创新性活动。

  第四,诚信是社会道德素养提升的必然要求。社会越是发展就越需要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信任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尺,社会越是相互信任文明程度也越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诚信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更新的内涵,必须把诚信要求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加以考虑。失信成本太低的问题必须加以解决,在失信的基础上任何美德言行都是不可靠的,也就是说,没有诚信其他道德都是不可靠的。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大力提倡的。除了培养人们的诚信美德,形成人人信守承诺的社会氛围外,还要对失信行为予以谴责和惩罚,没有惩罚就等于是姑息甚至鼓励虚假,因此加强诚信建设就必须对诚信与失信有制度性安排,防止“中国这么大,骗了这里骗那里”现象出现,必须要进行全国范围内制度性安排,诚信建设制度性安排必须是道德教育与法律惩戒相结合的过程,必须让诚信的规范具有制度的刚性和法律的压制,当制度性安排和法律规范能够成为道德规范的反面、明确划定底线的时候,人们才能信任这种规范本身。对诚信美德的信仰是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的内在统一。

  总而言之,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要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就必须把诚信教育和对法律失信的惩戒统一起来,促进诚信社会的建设。有理由相信,既然未来美好社会应该是社会成员间高度信任的社会,那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就可以在诚信建设持续推进的基础上得以推进,谢谢大家!

文章搜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