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乌海市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组织申报第二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的通知》(发改办社会〔2023〕590号)要求,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市发改委牵头,积极组织我市申报第二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工作。
乌海市具有较强的经济产业基础。乌海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生产基地,近年来始终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以链群思维协同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焦化产业整合重组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提速,产业转型成效初显,经济实力持续增强,近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8%,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突破千亿大关。当前,我市正在按照“巩固煤焦、提升化工、培育战新、拓展装备、优化传统”的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打造现代煤化工、硅基新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精细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现代能源、可降解材料5个超百亿级全产业链群,到2025年工业生产总值将实现提质翻番、突破4000亿元,成为内蒙古西部新的经济增长极。
乌海市拥有集聚的教育资源。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与君正集团、瑞德生物公司、凯洁天然气公司及周边工业园区60家企业深化合作,采取“订单班”、“弹性学制”、“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办学,形成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应用化工技术两个专业与乌海地区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骨干专业,与企业共同推进技术技能积累机制创新,出台校企合作相关制度17项,面向企业参与技术服务、技术咨询14项;25名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了科研课题19项,9个生产自动化专业和4个现代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创新地区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探索“半工半读”、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新机制向学校和企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实施校企共同培养和多方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7个试点专业先后与19家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校企共用校外实践基地25个;初步践行了校企合作招生招工一体化新模式,与企业开展联合招生,突破了以往依靠国家统招入学的单一模式,探索地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一体化新模式,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同步发展一体化新目标。
乌海市拥有示范引领深度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依托乌海市中高职院校,积极建设培育一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产教融合型企业。2021年,我市共有6家企业列入自治区2021年第一批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名单,共公布9家企业,我市占总量的67%。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已与海勃湾区馨美村美容养生馆、内蒙古东源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中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乌海市华资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4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签订合作协议,同时校企共同探讨办学模式,成立工学结合班(企业班)。
此外,乌海市政府从2019年开始,按照国家和自治区产教融合建设试点要求,2020年我市获得我区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经乌海市人民政府同意,2021年4月,乌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局等6部门印发关于《乌海市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并上报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行备案。
目前,我委联合市教育局将《试点城市方案》及相关资料已上报自治区发改委。下一步,我委积极对接自治区,待自治区发改委、教育厅审核后,经自治区政府审议同意后,由自治区发改委、教育厅联合报送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最终,国家发改委会同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及部门联审,确定第二批试点名单。
总之,我市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改革,进一步发挥企业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的主体作用,紧紧围绕我市产业转型对高水平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推出扎实有效的改革举措,发挥先行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如期实现试点城市的各项建设目标,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