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委突出重点抓好重中之重项目建设的推进工作。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抓好、万腾、宝武、兴发、奥立、亚东、恒业成等项目的跟踪服务,力争促成这些重中之重项目的早日开复工。近日积极调度我市2020年工业项目进展,经于项目单位及各区发改、工信和科技局核实了解,2020年安排的41个工业重点项目中有33个项目(其中续建21个,新建21个)比较靠谱,预计开工率保持82%以上,这33个项目总投资383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76亿元。
按照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我委深入了解各区工业园区企业督导和调研疫情防控情况,为贯彻落实《乌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关于做好疫情防控下企业有序复产复工的通知》,目前已复工项目2个(京运通、建龙技改)。一季度计划复工项目15个,(海勃湾区3个:中钰、宝武针状焦、碳纤维;乌达区8个:联群、源宏三期、阳光碳素、宜达化学、兴发有机硅、君正技改、宜化技改、英莱新材料;海南区4个:奥立、海硕染料、科硕、鑫卫)。一季度计划新开工项目5个,建龙320万吨焦化技改、赛思普、宝杰石墨负极材料、榕鑫苯加氢、榕鑫焦油加工项目)。
存在的问题:一是终端消费受到抑制使需求不足向上游传导,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能源、冶金、化工等我市主导产业的需求拉动力趋于减弱。二是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不早于2月9日24时”,相较往年一季度企业开工时间将至少减少7个工作日。从工作天数来看,一季度企业生产投资将降幅明显。即使开工,企业投资意愿的恢复也需要时间,工厂减产或延长开工仍有可能发生。三是目前疫情形势严峻、防控措严密、复工手续严格,工人返工意愿不强,且交通物流受限致库存增加、原料短缺,工业生产活动完全恢复面临困难。四是企业生产原料保障吃紧,普遍反映保障正常生产的关键性物资原料不足,特别是焦化行业,煤炭库存原料基本用完,急需补给。五是企业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使用的口罩、体温检测仪、消毒液严重短缺,不能满足工作需求。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强化服务保障。建立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具备条件的企业复工复产调度保障机制,“一企一策”督导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制定详实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杜绝盲目赶工期、抢进度,推进具备条件的企业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积极开展“不见面审批”服务,通过网上办理,为企业提供安全快捷的政务服务。
二是加大鼓励项目投资政策的落实力度。持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采取通过市、区、部门领导联合包联项目机制,加强项目推进调度工作。聚焦问题,建立部门联合协调推进体制和存在问题交办制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推动落实中央、自治区重点项目建设有关金融支持、土地供应、用能指标、排污指标、手续办理等政策,切实解决好要素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帮助企业申请享受自治区新兴产业、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重点产业发展资金等诸多惠企政策。
三是加大有关金融支持政策。帮助企业用好各项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对因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以展期、续贷等方式予以支持,保障企业复工后现金流需求。支持中小企业以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融资贷款。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鼓励金融机构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建议确保2020年融资成本不上升。
四是突出重点抓好重中之重项目建设的推进工作。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重点保障服务好包钢万腾钢铁技改、赛思普30万吨熔融还原铸造生铁、建龙320万吨焦化联产、宝化针状焦、宝化碳纤维,兴发40万吨有机硅一体化项目、浙江永太乌海工业园,奥立再玻璃纤维产业园、榕鑫苯加氢、针状焦、炭黑、焦油深加工一体化、中联PVC等重中之重项目的跟踪服务,力争促成这些重中之重项目的早日开复工。
五是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合作,推动发达地区科技、人才、产业优势与我市资源、政策优势有效对接。做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大文章,积极探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文明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模式。推动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共建共保生态环境,引导产业协同发展,齐心协力开创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