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应突出五个方向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4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内蒙古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应突出五个方向
一是建成我国“走出去、引进来”的服务基地,这是服务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条件和外向型服务业发展基础,已经初步形成连接我国腹地与俄蒙的重要物流、客流通道,对外投资的信息平台,对外工程承包的重要后勤保障基地,成为国内企业开发利用对内、对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交汇点。把内蒙古建成我国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服务基地,就是要进一步树立服务全国向北开放的理念,加快建设外接俄蒙及欧洲,内连京津冀、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其他经济腹地的便捷交通运输和信息通道,大力发展国际物流等特色服务业,承接能够有效满足俄蒙市场需求的产业转移,为我国企业投资俄蒙和俄蒙进口资源落地加工搭建服务平台,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和领域。
二是建成国家重要的进口资源加工基地,这是提高我国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支撑。从中长期需求来看,能源及矿产资源不足仍将是我国未来发展的瓶颈。我国已经成为煤炭净进口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进口国,2013年进口煤炭高达3.3亿吨。俄罗斯煤炭资源可采储量2000亿吨以上,2013年煤炭产量达到3.52亿吨,出口1.43亿吨。蒙古国矿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但作为内陆国家,由于毗邻的俄罗斯资源富集,只能通过与中国毗邻的各口岸出口能矿资源。2013年,蒙古国向中国出口煤炭1800万吨。依托口岸和国家大通关优势,我区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进口资源基地。2013年进口煤炭1808万吨,占全国进口煤炭的5.5%。如何使资源进口优势转变为加工优势,进一步拓展外向型产业发展空间,我区已做了一些尝试。以进口煤炭加工为例,策克口岸年洗选精煤近700万吨,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和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以煤焦电化为主的特色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把内蒙古建成国家重要的进口资源加工基地,就是要树立保障全国资源供给安全的理念,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构建煤炭、黑色和有色金属、木材等进口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提高进口矿产资源转化增值水平,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资源保障。
三是建成我国重要的国际物流基地,这是为我国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提供服务的平台。随着中俄、中蒙经贸活动的开展,我区口岸物流业发展规模日益壮大,陆续建成了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满洲里市国际公路口岸物流园区、二连浩特国际物流园区、策克口岸物流园区、甘其毛都口岸物流园区等重点物流园区,多层次的口岸物流网络节点设施体系正逐步形成。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是内蒙古唯一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随着国家赋予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的实施,实现了加工区国际贸易、出口加工、跨国采购、保税仓储、中转分拨等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需求。随着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物流需求将持续扩大,有利于我区物流优势的进一步发挥。把内蒙古建成我国重要的国际物流基地和跨境文化旅游基地,就是要充分发挥口岸优势,以综合物流为方向,大力发展陆路、空港和陆海物流产业,建设为国内外进出口企业提供中转分拨、进口保税仓储、运输配送和离岸加工等服务,积极承接国际物流外包服务的国际物流基地。
四是建成我国重要的跨境文化旅游基地,这是增强我区向北开放产业功能的重要选择。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我区旅游资源密集地区着力培育旅游业,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主导地位日益凸显。特别是满洲里、二连浩特已成为中俄蒙区域性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我区沿边地区历史和民族文化积淀深厚,景观丰富,加之俄蒙与我区毗邻地区异域风情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跨境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把内蒙古建成我国重要跨境文化旅游基地,就是要按照境内外紧密联系,旅游景观与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观光与休闲度假融为一体的要求,推动跨境跨区域景区景点协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化水平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我国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跨境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五是建成国家重要的国际科技人文交流平台,这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内容和纽带。我区与俄蒙山水相连,在民俗、文化等方面有许多相似和相同之处,历史渊源深厚,民间交往密切,为双方相互信任、和睦相处创造了良好氛围。我区在科技合作等方面与俄蒙具有互补性。例如,俄罗斯科技基础雄厚,通过与俄罗斯科技合作并掌握相关的先进技术,可使我国在一些重要领域的应用技术水平的研发时间大大缩短。把我区建成国家重要的国际科技人文交流平台,就是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深化多层次人才与技术互惠合作,营造和谐友好、多元的区域交往氛围,成为加深区域联系、增进友好感情、促进我国与俄蒙深入合作的纽带。
发改委西开科
2015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