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工作 > 政务公开
2020年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8日 作者:发改委站点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2020年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按照要求,现将我市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汇报如下。

一、全市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讲话精神,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各项部署要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精准施策、全民动员,努力将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全市经济因疫情影响受到较大冲击,但支柱产业和多数工业企业保持稳定生产,基本民生得到很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7%,增速居全区首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7%,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7%。

1.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在全国、全区均下降的形势下,仍然保持增长8.1%的较高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区16.5和1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区首位。焦炭和PVC产能发挥率分别为83%和88%。13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9升4降,特别是钢材和多晶硅产量实现579.2%和171.6%的较大增长。陕汽重卡日产能较去年同期翻番。先行指标表现良好,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原煤产量分别增长5.6%、3.7%和19.6%;汽、柴油销量3月开始反弹,比增长103%和117%铁路发运量450.85万吨,同比增长0.22%。157户规上工业企业停产7户,停产面同期下降36.4%。

2.消费市场较快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9.4%,在3月底人员和市场管控级别降低,原有消费需求被逐步释放的前提下,3月当月约收窄4.4个百分点。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同期下降36.5%,一季度末趋于活跃,增速达到9.7%。居民消费潜力和刚性需求仍然较大,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出现同期两倍的强劲增长。随着消费市场进一步放开,特别是我市用电、用水、用气、消费券等优惠政策落地,消费市场预计本月开始将进一步转好。

3.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场稳定。受物流运输及人员管控措施影响,居民必需品出现短暂供给不足状况,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同比上涨4.7%,涨幅高于去年同期3.6个百分点,但伴随保供稳价工作深入开展,较2月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定期监测的200多种与百姓关系密切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

(二)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截至4月中旬,174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开复工87个,开复工率50%(同比减少6.2个百分点),完成投资9.9亿元(同比下降3.9%)。34个市级领导包联项目开复工22个,开复工率64.7%,完成投资5.7亿元。在3月末召开的重点项目调度会上,共梳理出29个项目存在的34个问题,各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推动解决。107个未开复工项目中,计划本月底开复工33个,5月开复工23个,6月开复工9个,力争上半年,174个项目开复工率达到90%。

(三)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情况

充分发挥企业复工复产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先后召开相关会议15次,印发7个行业领域复工复产和恢复经营标准规范。目前,全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96.8%,餐饮、住宿、商贸企业复工复产率分别达到99.7%、97%和98%。

1.加强政策帮扶。出台用工保障、以奖代补、融资贷款、降低国资租赁费用等措施,制定“关于支持鼓励商贸餐饮等服务行业复工复产优惠政策”,给予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方面的优惠政策,减免费用共计1800多万元。印发《应对疫情影响消费券发放工作方案》,共投入资金2780万元,预计至少撬动消费8000余万元。

2.健全包联机制。建立全市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复工复产联络员包联工作机制,涉及规上工业企业、重点农牧业企业和商贸企业等7个行业,明确包联领导和责任部门,按照“一企一策”,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建立复工后销号制度。

3.做好保供稳价。统筹调配各方资源,加大医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采购、储备力度,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截止4月19日,后勤保障组共接受各界捐赠4631.4万元(款、物)。通过各类渠道调运消毒和防护用品,并优先分配至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等医疗机构。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对防护用品的价格监管。储备粮油等生活必需品,满足市民6天以上基本生活需求。与5家应急成品粮油储备企业签署承诺书,落实1720吨成品粮、200吨成品油储备任务。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疫情突发初期,企业原材料购进、产品销售难以合理调控,库存量增加,1—3月产品销售率为97%,同比下降7.6个百分点。用工不足、成本上升,旅游、住宿、餐饮、零售、交通运输、线下教育等中小微行业营业收入短期内出现骤降甚至“归零”,企业正常运转和资金周转仍面临较大压力。

二是企业利润下降。受疫情影响,物流运输不畅,部分上下游企业开复工较晚,市场需求降低,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导致我市多数工业产品价格均出现下降。据4月7日价格显示,二级冶金焦为1300元/吨,环比下降200元,较去年最高值下降700元/吨;PVC为5400元/吨,环比下降500元。我市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等支柱产业利润下降较大。

三是出口紧缩将对整体产业链带来冲击。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蔓延,将在很大程度上延缓各国经济发展,导致国际需求和供给萎缩,有关行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会受到波及,需要重点关注。

三、下阶段工作思路

(一)充分认识目前面临的严峻复杂内外部环境

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但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外防输入压力和保持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压力相互叠加,需要切实增强紧迫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要求,深入研究我市工作措施,慎终如始地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将防控策略调整到外防输入上,加大疫情外来输入摸排力度。

(二)落实“六保”工作举措,保持经济社会健康稳定运行

保居民就业方面,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抓好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加大网上求职招聘、职业技能培训和援企稳岗力度,进一步稳定就业。保基本民生方面,继续做好全社会防疫物资、生活必需品的调度和储备,持续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定期监测与百姓关系密切的生活必需品价格。阶段性扩大基本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和待遇标准。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基本待遇足额按时发放。保市场主体方面,开展中小微企业纾危解困专项活动,落实减费降税、促进消费、定向降准、社会保障、用工招工等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复市支持政策。积极搭建“政金企”对接平台。保粮食能源安全方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适度扩大粮油储备规模。加快编制《现代能源经济发展规划》《氢能产业发展规划》,集中发挥地区基础产业配套优势,稳步推进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城市、氢经济示范城市、零碳行政示范区建设。深度开展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针对我市现有产业链条,建立龙头企业和供应链企业的信息共享平台,在区域之间加强上下游产销对接、组织货源、调配原料。主动融入自治区向北开放战略和中俄蒙经济走廊,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点对点”用工招工和加大运力协调等方式解决用工、物流问题。保基层运转方面,调整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基层正常运转。

(三)持续稳定投资,有效发挥拉动经济的关键作用

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和投资。进一步强化节点倒逼、责任倒逼、问题倒逼,实行重大项目“任务上墙、挂图作战、打表推进、按月公示”管理,全力推动174个市级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以上。实质推行领导干部重点项目包联责任制,形成层层有责任、分级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持续完善“旬调度、月例会”工作机制,建立分阶段推送问题机制,加强部门间联动服务、区域间观摩交流,推动项目工作抓出亮点、抓出成效。

深度谋划项目储备和招商。盯紧支持领域,与八戒科技服务公司深度合作,借助专业团队力量,储备一批重大支撑性产业转型项目;坚持问题导向,选择性储备一批公共卫生、疾病防控、民生社会补短板项目,努力提升项目储备质量和“中标率”。合理增加前期工作经费投入,精准挑选一批鼓励类项目,扎实开展前期工作,为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政策资金支持打好基础。积极承接先进发达地区先进产业转移,严把项目准入环保门槛、技术门槛

)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以“五转”为抓手,聚力推动转型发展示范区的支撑体系基本形成,不折不扣落实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复工复产过程变为转型升级过程。

加强政策研究,谋划长远发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重点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目前,“十四五”规划已经完成46个重点课题研究,预计规划总体思路5月份上报政府审定,规划纲要已经启动编制。已成立全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研究组,目前正在开展规划编制资料的归集工作。

扎实推动政策落实落细落深用工保障、以奖代补、融资贷款、降低国有资产租赁费用等优惠政策措施,坚定企业发展信心。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对接力度,切实落实好各项支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努力完成全年各项既定工作目标。

加快培育满足多种需求的服务体系。切实落实好国家出台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充分释放因疫情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加快培育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业态,充分挖掘消费对拉动经济的基础性作用。以高效物流体系建设和降本增效为重点,畅通经济循环通道,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尽快出台《进一步促进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试行)》,增强营商环境竞争力。以创建乌海湖国家5A级景区为核心,高水平建设沿线基础设施,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强市。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