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标       题: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乌海市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 11150300011554332R/2024-01119 发文字号: 乌海政办发〔2024〕10号
发文机构: 发改委 信息分类: 部门文件
概       述: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乌海市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成文日期: 2024-02-04 00:00:00 公开日期: 2024-02-23 16:34:02 废止日期: 有效性: 有效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乌海市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作者:发改委站点管理员 来源:乌海市发改委 浏览次数: 打印 保存 关闭

乌海政办发〔202410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乌海市推动物流业高质量

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乌海市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424

(此件公开发布)

乌海市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部署,切实解决制约我市物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务实推进《乌海市现代大宗物流发展规划》乌海发改民营字2023348号)落地实施抓好全市物流业相关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落实好自治区党委“六个工程”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的12项重点工作任务,紧抓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契机,以降本、增效、提质为总目标,聚焦影响物流业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瓶颈制约,加快补齐软硬件短板,优化物流资源配置,着力“优化布局、提升动能、增强支撑、强化保障”,通过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安全可靠的物流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运输结构不断优化,铁路运输能力明显提高,绿色运输、密闭运输逐步推广公转铁”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道路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物流综合成本逐步下降物流通道进一步畅通物流业基础设施布局更加完善,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企业集聚效应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货物运输结构不合理、铁路专用线利用率不高、物流企业“小、散、乱”、运输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有效改善,努力构建绿色、节能、高效的现代物流运输体系

到2030年,铁路网规划形成市内四纵四园、市外五通的总体布局,煤炭铁路运输占比大幅提升,煤炭集装化运输和密闭运输有效推广,实现货运顺畅、客货分流、通疆达海的目标。物流创新发展能力和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物流服务质量效率全面提升,北通南畅、东拓西连的物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为打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力争打造成为自治区西部大宗商品物流枢纽,在自治区西部物流发展翼核心区地位更加凸显。

三、重点任务

构建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1.构建一核四区多园物流空间布局

结合我市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特点,构建“一核四区多园”物流空间布局。打造“一核”牵引带动,以如意俊安物流园为依托,打造市物流业发展核心区,成为对外互联互通、融入全国全区物流网络体系的主要载体,为乌海及周边地区工业企业提供高质量物流服务。推进四区辐射发展,结合海勃湾、乌达、海南工业园区和低碳产业园产业布局,将低碳产业园物流园乌海北货场、乌海西物流园、通用智慧煤炭产业园打造成为功能齐全、资源集聚的物流园区。加强多园联动支撑,在国省干道和重点工矿企业周边规划布局西部智慧物流港、海勃湾产业园物流服务中心、乌海蒙正物流有限公司拉僧庙物流园等一批公路物流项目;鼓励一号物流智慧公路港、煤哆哆煤炭物流园、乌海隆信祥等已运营物流园区进行功能完善和提档升级。

2.壮大现代物流市场主体。

引进培育一批物流龙头企业、大型物流智能化服务企业,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互促。全市编制和储备5个以上物流产业招商引资项目,海勃湾区引进2家物流龙头企业落地,乌达区和海南区各引进1家物流龙头企业落地,通过打造物流企业“航空母舰”,为我市成为自治区乃至国家物流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骨干提供支撑。引导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加强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抱团发展。制定物流企业信用评价办法,开展物流企业信用评价,通过树立物流行业发展标杆,帮助企业扩大行业影响力,打造知名物流服务品牌。2025年底前培育超过4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

3.推动一批专业物流项目落地实施

针对工业园区停车场数量较少的现状,加快推动海勃湾产业园物流服务中心、乌达工业园区普货智能停车场、低碳产业园区普通重载停车场等项目落地实施。积极引导商贸、冷链等专业类物流园区创新发展,推进中蒙俄特色贸易区、乌海葡萄产地冷链物流仓储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乌海市三级冷链物流网络布局。提前谋划乌海空港物流园、乌海高铁物流园等远期项目,进一步提升枢纽物流服务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我市空港和高铁物流经济的集聚发展。

4.加速推进公铁联运示范工程。

培育公铁联运市场经营主体,鼓励运输企业加快向多式联运转型,依托网络货运平台开展多式联运业务。引导多式联运相关企业加强协同协作,建立相关制度标准,积极申报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健全多式联运“一箱制”“一单制”服务体系,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集装箱运输数据平台,提升集装箱场站运营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一箱到底”用箱服务。力争2024年底前至少有1家物流企业列入自治区第二批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企业名单。

逐步优化调整运输结构

1.畅通内循环物流通道。

(1)提升内循环铁路通道服务能力。启动海拉铁路扩能及局部改线工程,解决乌海-卡布其段铁路对城区造成分割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海拉铁路运输服务能力和运输效率,保障沿线矿产资源和煤炭物流园区运输需求。通过逐步实施铁路线路升级改造和联络线工程,进一步畅通乌海及周边地区各大工业园区物流往来,加强园区与园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上下游联系,充分保障区域物流高效运转。

(2)提高既有专用线利用率。推动国家能源等铁路运营单位加强与呼和浩特铁路局对接,探索资源整合方案,盘活利用既有铁路专用线。以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乌达)专用铁路为试点,先行先试,逐步推广。挖掘铁路专用线共用潜力,对不具备修建铁路专用线条件的企业,本着自愿互利、就地就近、高效便利、共用共享原则,充分利用众利惠农、呼铁君正储运、铁神物流等铁路专用线,提升闲置铁路专用线利用率。鼓励重点铁路物流园使用集装箱运输完成公路短驳,促进公铁联运,提高铁路运量。对有铁路发运意向的企业做好费用测算、优化物流方案等服务,引导客户就近发运,节约物流成本,提高既有专用线利用率。

(3)推动铁路专用线新建和改建工程。将拟实施铁路项目列入自治区相关规划。借鉴先进经验做法,加快综合性煤炭产业园和蒙古国进口煤炭加工园区建设。推动乌吉铁路扩能改造、乌海经济开发区低碳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黄公铁路至石嘴山市惠农区以及综合性煤炭产业园铁路专用线等工程开工建设。推动千钢专用铁路电气化、众利惠农专用线扩能、海勃湾发电厂专用线恢复、如意君正专用线扩能、呼铁君正储运专用线扩能、国家能源煤焦化专用铁路、铁神物流专用铁路扩能、呼铁同洲物流专用铁路扩能、如意俊安专用铁路扩能等铁路专用线改造工程。探索组建铁路专用线合资公司,推动铁路项目加快落地,通过新建和改建企业专用线,加强区域与区域之间上下游联系,充分保障全市大宗商品物流高效运转。

(4)改善公路物流运输环境。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推动S37乌海至宁东(蒙宁界)高速公路乌海至上海庙段、G1816乌海至石嘴山(蒙宁界)段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有序推进G244海南至平罗一级公路改建等工程前期工作。结合综合性煤炭产业园布局,针对产业园周边运煤公路支线不畅等问题,加快推动X166线等公路通道扩建工程开工建设。

2.完善外循环物流通道。

(1)构建“四向”物流通道。依托公铁联运、陆海联运等运输方式,加强与蒙古国、新疆、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的资源流通,构建“北通南畅、东拓西连”的“四向”物流通道。东向:加强与天津港联系,推动我市与天津港在口岸通关、仓储运输等领域全面合作适时推动东乌铁路新增复线等工程,满足乌海地区铁路物流需求。南向:努力打通包兰线兰州方向与东乌线通道,与石嘴山市共同推进黄公铁路至石嘴山市惠农区铁路项目,将东乌线与包兰线下行方向相连接,逐步实现东乌铁路至宁夏地区的顺畅运输。西向:与阿拉善盟共同推进乌吉铁路扩能改造和吉兰泰至查干德日斯铁路前期工作,打通策克口岸方向至乌海便捷铁路运输通道。争取将我市列为临哈铁路查干德日斯至宁东支线的节点枢纽。北向:加强与二连浩特口岸、满洲里口岸联系,支持化工品通过二连浩特口岸出口至蒙古国,支持通过满洲里口岸进口工业原料和商贸产品,降低企业运输、仓储成本。加强与呼和浩特铁路局沟通,及时跟进五原东至五原铁路联络线建设,畅通甘其毛都口岸至乌海地区便捷铁路货运通道。

(2)推动铁路场站扩能改造。推动乌海北、乌海西、公乌素、拉僧庙等国铁货运场站扩能改造,补齐综合性货场运输能力和服务短板,引导铁路货场向综合物流基地方向转型发展。鼓励众利惠农、呼铁君正、铁神、呼铁同洲等铁路物流园区根据发展需要进行场站升级,提高企业专用线运输效率和能力,实现运输组织顺畅、点线能力协调,专用线与接轨铁路间无缝衔接和畅通无阻。

(3)推动煤炭运输“公转铁”。提高集装箱箱源供给保障和循环利用率,鼓励煤炭等散堆货物入箱发运。对500公里以下煤炭运输,掌握公路运输起始地、目的地、运量等情况,对货源集中稳定的公路运量,要求企业采取新建铁路专用线、增加装卸设备、采取集装箱运输等措施,积极改善铁路运输条件,不断压缩公路运量,提高铁路运输占比。

3.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

建立政府与铁路部门常态化沟通机制,加强与国铁集团、呼和浩特铁路局、东乌铁路公司等单位沟通交流,协调解决蒙煤入乌通道、海拉线扩能改造、公乌素站运输通道优化、铁神物流场站扩容等相关事宜,保障铁路项目顺利推进。协调与北京、兰州、乌鲁木齐等周边铁路局之间重空车流计划,积极组织集港、疏港货流,扩大到重引入量,满足重点物流园区、新建焦化项目等铁路运力需求。解决地方铁路与国家铁路交接站或换装站接轨问题,实现东乌铁路与黄公铁路顺畅运输。支持乌海货运中心联合重点工业企业和物流企业共同组建“公铁物流联盟”,集中同类大宗商品统一到发点的物流需求,签订运量运能互保协议,开行“五定班列”,保证长期稳定运力和优惠运价。2024年底前新增集港焦炭重来重去跨局大宗货物直达列车,实行运价优惠政策,配给稳定运力,确保运到时限。

4.全力推进低碳产业园铁路专用线建设。

加快推进低碳产业园铁路专用线建设,力争尽早开工,推动低碳产业园至三新铁路连接线项目,保障园区企业大宗原料及产品的运输需求。引导低碳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布局铁路专用线,鼓励企业尽快开展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为园区大宗货物铁路运输奠定良好基础。

5.推动皮带、管道、航空等运输方式适度发展。

(1)大力发展通廊运输。鼓励近距离上下游企业之间采用管道、皮带等运输方式进行原辅料输送,减少二次倒运,最大限度释放通廊运输优势,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支持采煤、洗煤、炼焦、化工、煤矸石处理等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封闭管廊运输,鼓励新建综合性煤炭产业园、BDO生产企业、炭素生产企业等在原材料运输和产品加工、外运环节应用封闭管廊运输方式。以建设综合性煤炭产业园为契机,引导具备条件的产业园区从坑口到园区、从园区到铁路场站之间采用皮带运输。

(2)提升发展航空物流通道。积极发展通航产业和临港经济,以乌海机场为依托,加强与大型航空货运代理包舱商沟通对接,开展进港货物引流工作,解决进港货量不足的问题。通过磋商运价、提供收发货短拨业务,与快递公司建立多方位合作关系,扩大快递业务,2024年底前完成货邮吞吐量800吨。深化与国内主要枢纽机场的合作,构建服务现代物流的航空货运网络,强化航空物流服务能力。围绕医药、工业品配件、特色农产品等产品的航空物流业务,加速谋划乌海空港物流园项目,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空港物流功能。探索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合作国际货运,承接、转运和分流郑州机场部分货运物流业务,积极融入“空中丝绸之路”。

(三)打造物流业态发展新样本

1.整合物流企业入园发展。

通过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和对现有传统物流园区进行功能提升,在各区、低碳产业园分别打造1家龙头骨干物流园区。积极引导区域内小规模货运信息部、零担物流公司、快递物流公司等分散经营商户入园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和管理,打造集餐饮住宿、工业品仓储、信息服务、汽配修理、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综合物流园区,逐步淘汰一批、优化提升一批“小、散、乱”物流企业,进一步解决城区周围物流企业分布散乱、重载汽车乱停乱放、商户周边脏乱差的现象,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形象,吸引人流、车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融合。

2.引导电商物流做大做强。

加快电商企业梯队建设,助力本地10家传统企业开展电商化改造,推动电商平台继续做大做强,有效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运营能力。建设乌海市数字经济(电商)产业园,培育打造2家以上电商孵化企业。促进快电合作、电超合作、电商助农等模式发展,加深电商与快递、实体商超、农户之间联动融合,打造集“网络代购+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农村电子商务链条。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规划建设寄递业仓储物流智能集散中心加速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和配送网点建设,着力推动电商与快递、航空物流企业深度合作。吸引大型生活服务类、直播电商类企业进驻,降低生活物流成本。

3.完善BDO物流服务功能。

以建设全球最大的BDO一体化生产基地为契机,统筹考虑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和运输分销等环节,在各区规划布局BDO产品运输集散地、企业专用线、危化品停车场、仓储基地等项目。加强与呼和浩特铁路局沟通对接,争取乌海西站BDO运价下浮20%政策支持,提高铁路运输占比,打造西部地区 BDO 产业铁路物流集散地。进一步畅通与华东地区铁路物流运输通道,鼓励重点铁路物流园区和生产企业加强与天津港、上海港、宁波港等东部港口合作,探索实行BDO铁海联运“一单制”运输模式,开通铁海联运东输货物列车或出口列车,实现BDO全程“一单到底”运输。积极引进或培育具备全球服务能力的供应链服务企业,畅通BDO生产企业产品供销渠道,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BDO产业全球供应链布局,助力BDO产业高质量发展。

4.提升物流数字化发展水平。

搭建乌海市数字物流及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涵盖供应链管理、车辆管理、网络货运及车后市场服务等功能,为企业提供集公铁联运、供应链服务等于一体的全流程物流服务。通过与税务、交通等部门建立联合监管模式,重点提升物流产业运行监管和风险预警能力,促进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以煤炭行业为试点,推动“综合能源信息化平台”和“煤炭市场运行监测平台”功能升级,增加平台物流管理功能,做好煤炭供销流量统计和监管,通过与乌海市数字物流及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进行数据对接,构筑全市大宗商品物流大数据监管体系。

)构建绿色低碳物流服务体系

1.引导大型工业企业和物流企业开展绿色运输。

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团体标准等各项标准开展生产活动。引导物流企业、生产企业使用集装箱、托盘等标准化物流器具进行运输,2024年底前全市使用集装箱运输周转箱达2000箱。鼓励传统物流园区智能化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重卡物流装备。引导乌海货运中心、铁路物流企业加快技术装备升级,争取无人驾驶运输车落地试点。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相关政策扶持,2024年底前建设改造5家现代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完善末端配送设施,推动城乡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统一管理。2024年底前全市快递末端网点达到190个以上,智能快递柜达到2.1万个格口。

2.多措并举做好新能源重卡推广应用。

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尽快出台新能源领域扶持政策。落实国家有关要求,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免收需量(容)电费在全市4处普通公路收费站、3处公路超限监测站及126家工矿企业设立绿色通道,保障新能源重卡优先通行引导重点企业做好新能源重卡研发、推广和应用在重要铁路场站、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重卡,提高新能源车辆占比

3.大力建设新能源车辆充电基础设施。

贯彻落实《乌海市“十四五”新能源补能基础设施布局建设规划》,在各区和低碳产业园规划建设补能基础设施,初步形成覆盖各区货物运输通道的充换电站网络布局。在物流园区、工矿集中区、运煤通道沿线等运输节点为新能源运输车辆提供充换电服务,2025年底前,全市争取建设充换电站达到60座,为推动新能源车辆替代传统能源车辆奠定基础。

4.规范车辆超限超载及超标排放治理。

严格执行第六阶段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不满足标准限值要求的新车型禁止进入道路运输市场。落实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及超标排放联合常态化执法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检测和柴油货车排放抽测,加快推进非现场执法。持续加强信用治超,严格落实公路治超黑名单制度,定期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公告,加强社会监督通过交通+公安”“线上+线下治超联合执法方式,进一步提升超限超载运输路面治理能力。严格落实道路运输各项抑尘措施,要求矿区企业配备车辆冲洗装置,常态化抓好运输污染治理

)推动智慧物流产业快速发展

以纳入自治区第二批网络货运平台产业试点盟市为契机,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先行先试做好试点工作。依托乌海市数字物流及产业综合服务平台,以数字化赋能、供应链金融、大数据支撑为手段,为政府监管部门、运营平台提供数据在线、监管在线、金融在线等“一揽子”数智化管理和服务,引导带动全市现代物流业降本增效、提质增收,助推网络货运平台规范、健康发展,为我市网络货运平台专项政策有效实施提供落地载体。各区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及时做好奖励兑现。积极向自治区税务局申请我市成为网络货运平台代开增值税发票试点。

)提升危化品物流服务水平

加大对危化品物流企业扶持力度,推动公共危化品物流项目落地,各区结合危化品企业布局情况,统筹布局建设危化品车辆公共停车场、应急救援基地等配套设施。积极引导危化品道路运输企业将主要办公地、主要停车场与企业注册地设立在同一行政区。落实自治区危化品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等级动态评价标准和从业人员安全码评价规则,及时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禁止挂靠经营。加强物流园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停放安全监管,落实车辆回场管理制度。

)增强国际物流协同发展能力

1.强化向北开放腹地支撑

主动服务融入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围绕自贸区创建工程,积极探索口岸+腹地经济模式,打通策克、甘其毛都等口岸入乌大宗物流通道,以低碳产业园铁路专用线等项目为重点,畅通与周边园区间物流网络,大力推进蒙煤入乌着力打造蒙古国煤炭进口加工园区,推动过路经济落地经济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发挥乌贸通外贸一站式服务平台作用,不断优化通关、退税、信保、物流等服务

2.拓展大宗商品对外贸易渠道。

加强与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贸易合作,鼓励外贸企业和重点物流园区与天津港、上海港等港口深度合作,吸引沿海地区优秀外向型企业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组织企业参加商贸交流会和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交流会、产品宣传会等活动,引导带动本地工业企业“走出去”。鼓励呼铁君正“无水港”项目向社会开放,提升对外物流通道服务能力。

(八)加强物流业日常监管和统计分析

各区政府要积极引导当地生产企业服务当地经济,从源头上避免物流税收转移,促进外流业务回流发展。落实物流行业相关准入要求,建立物流重点项目储备库,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确保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加强与自治区有关厅局沟通对接,探索调整对全市公路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统计核算方法,准确反映全市物流运输情况。加强对物流重点领域、主要产业供应链、重点环节检测等数据采集和统计工作,建立数据采集、分析、风险评估体系,全面掌握全市物流业发展情况。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调度

成立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交通运输局,统筹推动落实各项重点任务。各责任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按照本方案确定的任务分工,将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纳入有关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细化任务举措,明确进度安排,切实抓好目标任务落实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优化营商环境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保障重大物流基础项目用地。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加强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归集,纳入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实施联合奖惩。发挥好蒙企通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建立政企沟通交流机制,解决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诉求。

(三)强化政策支持

围绕国家和自治区资金投向和政策支持领域,提高项目策划和储备质量,全力争取物流枢纽建设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铁路专用线、物流信息平台、冷链物流、粮食仓储等领域项目建设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加大物流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货物运输工具等金融扶持投放力度,满足企业发展的长期融资需求

附件:《乌海市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分工表

附件

《乌海市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分工表

序号

重点任务

责任部门

一、构建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1

构建“一核四区多园”

物流空间布局

结合我市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特点,构建“一核四区多园”物流空间布局。

各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

委员会、交通运输局

打造“一核”牵引带动,以如意俊安物流园为依托,打造我市物流业发展核心区,成为对外互联互通、融入全国全区物流网络体系的主要载体,为乌海及周边地区工业企业提供高质量物流服务。

海南区人民政府

推进“四区”辐射发展,结合海勃湾、乌达、海南工业园区和低碳产业园产业布局,将低碳产业园物流园、乌海北货场、乌海西物流园、通用智慧煤炭产业园打造成为功能齐全、资源集聚的物流园区。

各区人民政府,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加强“多园”联动支撑,在国省干道和重点工矿企业周边规划布局西部智慧物流港、海勃湾产业园物流服务中心、乌海蒙正物流有限公司拉僧庙物流园等一批公路物流项目;鼓励一号物流智慧公路港、煤哆哆煤炭物流园、乌海隆信祥等已运营的物流园区进行功能完善和提档升级。

各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

委员会、交通运输局

2

壮大现代物流市场主体

引进培育一批物流龙头企业、大型物流智能化服务企业,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互促。

各区人民政府,市交通运输局、

区域经济合作局

全市编制和储备5个以上物流产业招商引资项目,海勃湾区引进2家物流龙头企业落地,乌达区和海南区各引进1家物流龙头企业落地,通过打造物流企业“航空母舰”,为我市成为自治区乃至国家物流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骨干提供支撑。

各区人民政府,市区域经济合作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局

2

壮大现代物流市场主体

引导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加强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抱团发展。

各区人民政府,市交通运输局

制定物流企业信用评价办法,开展物流企业信用评价,通过树立物流行业发展标杆,帮助企业扩大行业影响力,打造知名物流服务品牌。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底前培育超过43A级以上物流企业。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

推动一批专业物流项目

落地实施

针对工业园区停车场数量较少的现状,加快推动海勃湾产业园物流服务中心、乌达工业园区普货智能停车场、低碳产业园区普通重载停车场等项目落地实施。

海勃湾区人民政府、乌达区人民

政府,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管理委员会

积极引导商贸、冷链等专业类物流园区创新发展,推进中蒙俄特色贸易区、乌海葡萄产地冷链物流仓储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乌海市三级冷链物流网络布局。

各区人民政府,市商务局、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牧局、邮政管理局

提前谋划乌海空港物流园、乌海高铁物流园等远期项目,进一步提升枢纽物流服务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我市空港和高铁物流经济的集聚发展。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蒙古乌海民航机场有限责任公司

4

加速推进“公铁联运”

示范工程

培育公铁联运市场经营主体,鼓励运输企业加快向多式联运转型,依托网络货运平台开展多式联运业务。

市交通运输局

引导多式联运相关企业加强协同协作,建立相关制度标准,积极申报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市交通运输局

健全多式联运“一箱制”“一单制”服务体系,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集装箱运输数据平台,提升集装箱场站运营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一箱到底”用箱服务。

市交通运输局,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中心

力争2024年底前至少有1家物流企业列入自治区第二批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企业名单。

市交通运输局

二、逐步优化调整运输结构

5

畅通内循环

物流通道

1.提升内循环铁路通道服务能力。

启动海拉铁路扩能及局部改线工程,解决乌海-卡布其段铁路对城区造成分割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海拉铁路运输服务能力和运输效率,保障沿线矿产资源和煤炭物流园区运输需求。

海勃湾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中心

通过逐步实施铁路线路升级改造和联络线工程,进一步畅通乌海及周边地区各大工业园区物流往来,加强园区与园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上下游联系,充分保障区域物流高效运转。

各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中心

2.提高既有专用线利用率。

推动国家能源等铁路运营单位加强与呼和浩特铁路局对接,探索资源整合方案,盘活利用既有铁路专用线。

各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国铁路

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中心

以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乌达)专用铁路为试点,先试先行,逐步推广。

乌达区人民政府

挖掘铁路专用线共用潜力,对不具备修建铁路专用线条件的企业,本着自愿互利、就地就近、高效便利、共用共享原则,充分利用众利惠农、呼铁君正储运、铁神物流等铁路专用线,提升闲置铁路专用线利用率。

各区人民政府

鼓励重点铁路物流园使用集装箱运输完成公路短驳,促进公铁联运,提高铁路运量。

各区人民政府,市交通运输局,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中心

对有铁路发运意向的企业做好费用测算、优化物流方案等服务,引导客户就近发运,节约物流成本,提高既有专用线利用率。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中心

5

畅通内循环

物流通道

3.推动铁路专用线新建和改建工程。

将拟实施铁路项目列入自治区相关规划。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借鉴先进经验做法,加快综合性煤炭产业园和蒙古国进口煤炭加工园区建设。

各区人民政府,

市能源局、商务局

推动乌吉铁路扩能改造、乌海经济开发区低碳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黄公铁路至石嘴山市惠农区以及综合性煤炭产业园铁路专用线等工程开工建设。

各区人民政府,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推动千钢专用铁路电气化、众利惠农专用线扩能、海勃湾发电厂专用线恢复、如意君正专用线扩能、呼铁君正储运专用线扩能、国家能源煤焦化专用铁路、铁神物流专用铁路扩能、呼铁同洲物流专用铁路扩能、如意俊安专用铁路扩能等铁路专用线改造工程。

各区人民政府,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中心

探索组建铁路专用线合资公司,推动铁路项目加快落地,通过新建和改建企业专用线,加强区域与区域之间上下游联系,充分保障全市大宗商品物流高效运转。

各区人民政府,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中心

4.改善公路物流运输环境。

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推动S37乌海至宁东(蒙宁界)高速公路乌海至上海庙段、G1816乌海至石嘴山(蒙宁界)段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有序推进G244海南至平罗一级公路改建等工程前期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

结合综合性煤炭产业园布局,针对产业园周边运煤公路支线不畅等问题,加快推动X166线等公路通道扩建工程开工建设。

各区人民政府,市交通运输局

6

完善外循环

物流通道

1.构建“四向”物流通道。

东向:加强与天津港联系,推动我市与天津港在口岸通关、仓储运输等领域全面合作。适时推动东乌铁路新增复线等工程,满足乌海地区铁路物流需求。

各区人民政府,市商务局,

乌海海关

6

完善外循环

物流通道

1.构建“四向”物流通道。

南向:努力打通包兰线兰州方向与东乌线通道,与石嘴山市共同推进黄公铁路至石嘴山市惠农区铁路项目,将东乌线与包兰线下行方向相连接,逐步实现东乌铁路至宁夏地区的顺畅运输。

海南区人民政府,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

中心

西向:与阿拉善盟共同推进乌吉铁路扩能改造和吉兰泰至查干德日斯铁路前期工作,打通策克口岸方向至乌海便捷铁路运输通道。争取将我市列为临哈铁路查干德日斯至宁东支线的节点枢纽。

乌达区人民政府,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

中心

北向:加强与二连浩特口岸、满洲里口岸联系,支持化工品通过二连浩特口岸出口至蒙古国,支持通过满洲里口岸进口工业原料和商贸产品,降低企业运输、仓储成本。加强与呼和浩特铁路局沟通,及时跟进五原东至五原铁路联络线建设,畅通甘其毛都口岸至乌海地区便捷铁路货运通道。

各区人民政府,

市商务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乌海海关,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中心

2.推动铁路场站扩能改造。

推动乌海北、乌海西、公乌素、拉僧庙等国铁货运场站扩能改造,补齐综合性货场运输能力和服务短板,引导铁路货场向综合物流基地方向转型发展。

各区人民政府,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中心

鼓励众利惠农、呼铁君正、铁神、呼铁同洲等铁路物流园区根据发展需要进行场站升级,提高企业专用线运输效率和能力,实现运输组织顺畅、点线能力协调,专用线与接轨铁路间无缝衔接和畅通无阻。

各区人民政府,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中心

3.推动煤炭运输“公转铁”。

提高集装箱箱源供给保障和循环利用率,鼓励煤炭等散堆货物入箱发运。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中心

6

完善外循环物流通道

3.推动煤炭运输“公转铁”。

500公里以下煤炭运输,掌握公路运输起始地、目的地、运量等情况,对货源集中稳定的公路运量,要求发到端企业采取新建铁路专用线、增加装卸设备、采取集装箱运输等措施,积极改善铁路运输条件,不断压缩公路运量,提高铁路运输占比。

各区人民政府,市交通运输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中心

7

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

建立政府与铁路部门常态化沟通机制,加强与国铁集团、呼和浩特铁路局、东乌铁路公司等单位沟通交流,协调解决蒙煤入乌通道、海拉线扩能改造、公乌素站运输通道优化、铁神物流场站扩容等相关事宜,保障铁路项目顺利推进。

海勃湾区人民政府、海南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局

协调与北京、兰州、乌鲁木齐等周边铁路局之间重空车流计划,积极组织集港、疏港货流,扩大到重引入量,满足重点物流园区、新建焦化项目等铁路运力需求。

各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

中心

解决地方铁路与国家铁路交接站或换装站接轨问题,实现东乌铁路与黄公铁路顺畅运输。

海南区人民政府,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

中心

支持乌海货运中心联合重点工业企业和物流企业共同组建“公铁物流联盟”,集中同类大宗商品统一到发点的物流需求,签订运量运能互保协议,开行“五定班列”,保证长期稳定运力和优惠运价。

各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局,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中心

2024年底前新增集港焦炭重来重去跨局大宗货物直达列车,实行运价优惠政策,配给稳定运力,确保运到时限。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中心

8

全力推进低碳产业园铁路

专用线建设

加快推进低碳产业园铁路专用线建设,力争尽早开工,推动低碳产业园至三新铁路连接线项目,保障园区企业大宗原料及产品的运输需求。

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中心

引导低碳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布局铁路专用线,鼓励企业尽快开展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为园区大宗货物铁路运输奠定良好基础。

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中心

9

推动皮带、管道、航空等运输方式适度发展

1.大力发展通廊运输。

鼓励近距离上下游企业之间采用管道、皮带等运输方式进行原辅料输送,减少二次倒运,最大限度释放通廊运输优势,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各区人民政府

支持采煤、洗煤、炼焦、化工、煤矸石处理等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封闭管廊运输,鼓励新建综合性煤炭产业园、BDO生产企业、炭素生产企业等在原材料运输和产品加工、外运环节应用封闭管廊运输方式。

各区人民政府,市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以建设综合性煤炭产业园为契机,引导具备条件的产业园区从坑口到园区、从园区到铁路场站之间采用皮带运输。

各区人民政府,市能源局

2.提升发展航空物流通道。

积极发展通航产业和临港经济,以乌海机场为依托,加强与大型航空货运代理包舱商沟通对接,开展进港货物引流工作,解决进港货量不足的问题。

内蒙古乌海民航机场

有限责任公司

通过磋商运价、提供收发货短拨业务,与快递公司建立多方位合作关系,扩大快递业务,2024年底前完成货邮吞吐量800吨。

市邮政管理局,内蒙古乌海民航机场有限责任公司

9

推动皮带、管道、航空等运输方式适度发展

2.提升发展航空物流通道。

深化与国内主要枢纽机场的合作,构建服务现代物流的航空货运网络,强化航空物流服务能力。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蒙古乌海民航机场有限责任公司

围绕医药、工业品配件、特色农产品等产品的航空物流业务,加速谋划乌海空港物流园项目,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空港物流功能。

各区人民政府,

市自然资源局,内蒙古乌海民航机场有限责任公司

探索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合作国际货运,承接、转运和分流郑州机场部分货运物流业务,积极融入“空中丝绸之路”。

内蒙古乌海民航机场

有限责任公司

三、打造物流业态发展新样本

10

整合“小、散、乱”物流

企业入园发展

通过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和对现有传统物流园区进行功能提升,在三区、低碳产业园分别打造1家龙头骨干物流园区。

各区人民政府,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积极引导区域内小规模货运信息部、零担物流公司、快递物流公司等分散经营商户入园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和管理,打造集餐饮住宿、工业品仓储、信息服务、汽配修理、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综合物流园区,逐步淘汰一批、优化提升一批“小、散、乱”物流企业,进一步解决城区周围物流企业分布散乱、重载汽车乱停乱放、商户周边脏乱差的现象,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形象,吸引人流、车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融合。

各区人民政府,

市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11

引导电商物流做大做强

加快电商企业梯队建设,助力本地10家传统企业开展电商化改造,推动电商平台继续做大做强,有效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运营能力。

各区人民政府,市商务局

建设乌海市数字经济(电商)产业园,培育打造2家以上电商孵化企业。

市高新工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1

引导电商物流做大做强

促进快电合作、电超合作、电商助农等模式发展,加深电商与快递、实体商超、农户之间联动融合,打造集“网络代购+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农村电子商务链条。

各区人民政府,市商务局、

农牧局、邮政管理局

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规划建设寄递业仓储物流智能集散中心。

市交通运输局、邮政管理局

加速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和配送网点建设,着力推动电商与快递、航空物流企业深度合作。

各区人民政府,市商务局、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邮政管理局

吸引大型生活服务类、直播电商类企业进驻,降低生活物流成本。

各区人民政府,市商务局

12

完善BDO物流服务功能

以建设全球最大的BDO一体化生产基地为契机,统筹考虑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和运输分销等环节,在三区规划布局BDO产品运输集散地、企业专用线、危化品停车场、仓储基地等项目。

各区人民政府

加强与呼和浩特铁路局沟通对接,争取乌海西站BDO运价下浮20%政策支持,提高铁路运输占比,打造西部地区 BDO 产业铁路物流集散地。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中心

进一步畅通与华东地区铁路物流运输通道,鼓励重点铁路物流园区和生产企业加强与天津港、上海港、宁波港等东部港口合作,探索实行BDO铁海联运“一单制”运输模式,开通铁海联运东输货物列车或出口列车,实现BDO全程“一单到底”运输。

各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中心

积极引进或培育具备全球服务能力的供应链服务企业,畅通BDO生产企业产品供销渠道,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BDO产业全球供应链布局,助力BDO产业高质量发展。

各区人民政府,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13

提升物流数字化发展水平

搭建乌海市数字物流及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涵盖供应链管理、车辆管理、网络货运及车后市场服务等功能,为企业提供集公铁联运、供应链服务等于一体的全流程物流服务。

市高新工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通过与税务、交通等部门建立联合监管模式,重点提升物流产业运行监管和风险预警能力,促进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市交通运输局,

国家税务总局乌海市税务局,

市高新工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以煤炭行业为试点,推动“综合能源信息化平台”和“煤炭市场运行监测平台”功能升级,增加平台物流管理功能,做好煤炭供销流量统计和监管,通过与乌海市数字物流及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进行数据对接,构筑全市大宗商品物流大数据监管体系。

市能源局,市大数据中心,

市高新工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构建绿色低碳物流服务体系

14

引导大型工业企业和物流企业开展绿色运输

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团体标准等各项标准开展生产活动。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引导物流企业、生产企业使用集装箱、托盘等标准化物流器具进行运输,2024年底前全市使用集装箱运输周转箱达2000箱。

市交通运输局、

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展和改革

委员会

鼓励传统物流园区智能化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重卡物流装备。

市交通运输局

引导乌海货运中心、铁路物流企业加快技术装备升级,争取无人驾驶运输车落地试点。

市科学技术局,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中心

14

引导大型工业企业和物流企业开展绿色运输

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相关政策扶持,2024年底前建设改造5家现代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完善末端配送设施,推动城乡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统一管理。

各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

委员会、交通运输局、商务局

2024年底前全市快递末端网点达到190个以上,智能快递柜达到2.1万个格口。

市邮政管理局

15

多措并举做好新能源重卡

推广应用

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尽快出台新能源领域扶持政策。

市能源局、财政局

落实国家有关要求,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免收需量(容电)电费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在全市4处普通公路收费站、3处公路超限监测站及126家工矿企业设立绿色通道,保障新能源重卡优先通行。

市交通运输局

引导重点企业做好新能源重卡研发、推广和应用,在重要铁路场站、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重卡,提高新能源车辆占比。

各区人民政府,市交通运输局

16

大力建设新能源车辆

充电基础设施

贯彻落实《乌海市“十四五”新能源补能基础设施布局建设规划》,在三区和低碳产业园规划建设补能基础设施,初步形成覆盖三区货物运输通道的充换电站网络布局。

各区人民政府,市能源局、

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

委员会

在物流园区、工矿集中区、运煤通道沿线等运输节点为新能源运输车辆提供充换电服务,2025年底前,全市争取建设充换电站达到60座,为推动新能源车辆替代传统能源车辆奠定基础。

各区人民政府,市能源局、

乌海市城市公交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7

规范车辆超限超载及

超标排放治理

严格执行第六阶段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不满足标准限值要求的新车型禁止进入道路运输市场。

市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落实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及超标排放联合常态化执法制度。

市交通运输局、公安局

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检测和柴油货车排放抽测,加快推进“非现场执法”。

市交通运输局、公安局

持续加强信用治超,严格落实公路治超“黑名单”制度,定期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公告,加强社会监督,通过“交通+公安”“线上+线下”治超联合执法方式,进一步提升超限超载运输路面治理能力。

各区人民政府,

市交通运输局、公安局

严格落实道路运输各项抑尘措施,要求矿区企业配备车辆冲洗装置,常态化抓好运输污染治理。

各区人民政府,

市交通运输局、生态环境局

五、推动智慧物流产业快速发展

18

以纳入自治区第二批网络货运平台产业试点盟市为契机,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先行先试做好试点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

市交通运输局,国家税务总局乌海市税务局

19

依托乌海市数字物流及产业综合服务平台,以数字化赋能、供应链金融、大数据支撑为手段,为政府监管部门、运营平台提供数据在线、监管在线、金融在线等“一揽子”数智化管理和服务,引导带动全市现代物流业降本增效、提质增收,助推网络货运平台规范、健康发展,为我市网络货运平台专项政策有效实施提供落地载体。

市高新工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

各区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及时做好奖励兑现。

各区人民政府

21

积极向自治区税务局申请我市成为网络货运平台代开增值税发票试点。

国家税务总局乌海市税务局

六、提升危化品物流服务水平

22

加大对危化品物流企业扶持力度,推动公共危化品物流项目落地,各区结合危化品企业布局情况,统筹布局建设危化品车辆公共停车场、应急救援基地等配套设施。

各区人民政府

23

积极引导危化品道路运输企业将主要办公地、主要停车场与企业注册地设立在同一行政区。

各区人民政府,市交通运输局

24

落实自治区危化品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等级动态评价标准和从业人员安全码评价规则,及时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

市交通运输局

25

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禁止挂靠经营。

市交通运输局

26

加强物流园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停放安全监管,落实车辆回场管理制度。

市交通运输局

七、增强国际物流协同发展能力

27

强化向北开放腹地支撑

主动服务融入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围绕自贸区创建工程,积极探索“口岸+腹地经济”模式,打通策克、甘其毛都等口岸入乌大宗物流通道,以低碳产业园铁路专用线等项目为重点,畅通与周边园区间物流网络,大力推进“蒙煤入乌”,着力打造蒙古国煤炭进口加工园区,推动“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

各区人民政府,市商务局、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交通运输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乌海海关

发挥“乌贸通”外贸一站式服务平台作用,不断优化通关、退税、信保、物流等服务。

各区人民政府,

市商务局,乌海海关

28

拓展大宗商品对外贸易渠道

加强与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贸易合作,鼓励外贸企业和重点物流园区与天津港、上海港等港口深度合作,吸引沿海地区优秀外向型企业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组织企业参加商贸交流会和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交流会、产品宣传会等活动,引导带动本地工业企业“走出去”。

各区人民政府,

市区域经济合作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乌海市委员会,中国

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

乌海货运中心

鼓励呼铁君正“无水港”项目向社会开放,提升对外物流通道服务能力。

乌达区人民政府,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货运中心

八、加强物流业日常监管和统计分析

29

各区政府积极引导当地生产企业服务当地经济,从源头上避免物流税收转移,促进外流业务回流发展。

各区人民政府

30

落实物流行业相关准入要求,建立物流重点项目储备库,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确保重点项目落地实施。

各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

委员会

31

加强与自治区有关厅局沟通对接,探索调整对全市公路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统计核算方法,准确反映全市物流运输情况。

市统计局、交通运输局

32

加强对物流重点领域、主要产业供应链、重点环节检测等数据采集和统计工作,建立数据采集、分析、风险评估体系,全面掌握全市物流业发展情况。

市统计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交通运输局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市纪委监委机关,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

各人民团体。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2月4日印发

乌海政办发〔2024〕10号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乌海市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doc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