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乌海市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情况 | ||||||||
索 引 号: | 11150300011554332R/2015-10316 | 发文字号: | |||||||
发文机构: | 发改委 | 信息分类: | 规划信息 | ||||||
概 述: | 乌海市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情况 | ||||||||
成文日期: | 公开日期: | 2015-12-26 00:00:00 | 废止日期: | 有效性: |
一、现代煤化工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
(一)发展优势
1.资源优势
乌海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开发建设,1976年成立乌海市。乌海市矿产资源丰富,储量-中,全市煤炭资源储量24.97亿吨,焦煤占自治区储量的近75%,是我国重要的煤焦基地之一。其他矿产资源富集,现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藏26种,石灰石远景储量200亿吨;石英砂岩储量50亿吨;煤系高岭土储量在11亿吨以上;耐火粘土储量约3.85亿吨;磁铁矿储量677.57万吨;石膏储量1329.84万吨。此外还有白云岩、铁矿石、铅、锌等资源,苏里格气田的天然气已经引入城市。在乌海市周边150公里半径范围内还有丰富而大量的天然盐、碱、芒硝、石膏、无烟煤等资源。乌海周边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以及蒙古国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都是乌海市工业发展可利用的重要资源。
2.区位优势
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乌海市是东北、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现已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已直通或转机开通乌海至北京、呼和浩特、上海、天津、西安、广州、成都、海口等地的航班。包兰铁路、乌海-东胜-黄骅港铁路连接东西,临近乌海的临河-策克铁路已通车。109、110国道和京藏高速在乌海交汇,乌海至荣成高速公路正在建设。
3.电力优势
乌海地处蒙西网的末端,电网密集配套。现有电力装机容量360万千瓦,自治区鼓励实行电力多边交易,同时鼓励企业参股乌海市电厂扩建,建设自备电厂,鼓励企业建设背压式机组。
4.水源优势
乌海市水资源丰富,黄河由南向北穿越市区105公里,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容4.9亿立方米,探明地下水储量93亿立方米,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形成互补系统,可以满足发展用水需求。工业用水每立方3.9元其中自来水每立方2.6元,污水处理每立方1.3元。居民用水每立方2.5元。
5.政策优势
2011年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以乌海及周边地区为重点建设国家重要的焦化、聚氯乙烯生产加工基地,同时享有自治区沿黄沿线交通干线、发展循环经济等优惠政策。
(二)产业规模
我市因煤而建,先有矿后有市。伴随工业经济发展,焦化行业从建市之初发展至今,始终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在经历了多次的关闭整合、淘汰落后和调整升级之后,产业规模从小到大、装备水平从低到高、产业布局从点多面广到集约经营、生产管理从粗放生产到清洁生产,特别是 “十一五”以来,我市提高焦化准入门槛,要求新建项目必须进入工业园区,全部采用大型机械化焦炉,起点规模在年产100万吨及以上,截止2013年底,全市已建成投产百万吨级焦化企业12户,形成产能1600万吨,在建产能420万吨,已批复拟建产能600万吨,在自治区占比达到46%。2013年,12户规模以上焦化企业完成产值829191万元,占全市规上企业总产值的12.8%;5户规模以上煤焦化深加工企业完成产值207522万元,占全市规上企业总产值的3.2%。目前我市已揭牌筹建氯碱化工研究院、煤焦化工新材料研究院、高新材料研究院等三个研究院。有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13家,中试基地两个,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一个,获自治区科技名牌产品11项、科技品牌企业4家,有企业技术中心5家。
一、 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进展情况
为提高原料供应能力和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乌海市煤化工行业积极推进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
1.甲醇
已形成产能30万吨,即神华乌海公司。另外自治区已审批焦化甲醇项目7个,总规模110万吨,未开工建设。
2.煤焦油加工
已形成产能60万吨,神华乌海公司和乌海黑猫炭黑公司在西来峰工业区分别建有30万吨/年生产装置(15×2)。主要产品有轻油、脱酚酚油、苯酚、邻位甲酚、间对甲酚、二甲酚、工业萘、洗油、燃料油、炭黑油、中温沥青、改质沥青等。乌海宝化万辰煤化工有限公司,新建年产60万吨焦油深加工项目。
3.萘、蒽深加工
良峰精细化工公司已建成年产8000吨精奈、8000吨2-萘酚、3000吨吐氏酸、2000吨介酸、2000吨2,3-酸生产规模。黑猫三兴精细化工公司一期项目规划及技改建设年产10000吨精萘生产线,年处理5000吨粗蒽深加工生产线,年处理3000吨粗酚生产装置,年产5000吨2-萘酚生产线、年产10000吨减水剂生产装置,年产20000吨2,3-酸生产线;天津亚东集团年产18000吨吐氏酸、8000吨介酸、8000吨磺化吐氏酸、6000吨G盐、2000吨伽玛酸、3000吨氨基C酸、10000吨直接染料等萘系产品生产项目(分期建设)。
4.炭黑
已形成产能16万吨,有1家炭黑生产企业,即乌海黑猫炭黑公司,产品原燃材料主要来自乌海及周边地区焦化厂生产过程中的副产蒽油和煤气。乌海宝化万辰煤化工有限公司,计划新建年产20万吨炭黑项目,一期10万吨。
5.苯加氢
目前,拟建苯加氢项目有2项,即德晟煤焦化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和乌海宝化万辰煤化工有限公司二期年产10万吨苯加氢项目,产品原材料主要来自乌海及周边地区焦化厂。
6.多孔硝铵
目前,在建多孔硝铵项目有1项,即神华集团乌海能源公司年产18万吨硝铵。
7.LNG:乌海华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在海勃湾、海南建设焦炉煤气综合利用节能减排项目,每个项目年处理焦炉煤气20亿立方米/年,年产LNG 23.8万吨,已于2014年1月投产;内蒙古源通煤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亿立方米焦炉煤气制LNG项目正在建设,计划2016年投产;内蒙古华信煤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9000万标立方米焦炉煤气制LNG项目正在建设,计划2016年投产。
二、 煤化工产业发展布局发展方向及可行性
(一)发展布局
我市煤化工产业发展目前主要分布在海南工业园区、海勃湾工业园区、乌达工业园区。下一步在提高三个园区煤化工产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位于海南区的低碳产业园区是我市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重点区域。
(二)发展方向
主要方向是提高煤焦化工深加工水平,同时进一步完善和延伸煤化工和氯碱化工、硅化工的交融互补产品水平。实现由初级加工逐步向精深加工转变。现有产业的规模优势为我们进一步发展精深加工奠定了基础。下一步要围绕建设新型综合重化工业基地,着力提升煤焦化、氯碱化工产业层次和水平,推进产业延伸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产业链条,形成集原料供给、生产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配套项目建设为一体的集约化生产模式。一是着力促进煤焦化、氯碱化工、硅化工产业融合互促、产业链相互衔接,重点开发由焦油和液氯、烧碱为原料的精细化工产品,推动煤焦化和氯碱化工向精细化工过渡。二是在产业定位和产品链设计方面,主要发展煤焦化和焦油加工,焦炉气甲醇、焦炉气制天然气、醇醚燃料、电石乙炔、烧碱和PVC,甲烷氯化物、氯乙酸、液氯及氯产品加工、金属钠等,形成焦煤-焦化甲醇-炭黑-焦油加工-多孔硝铵-碳一化工产业链和电石-烧碱-PVC-甲烷氯化物-液氯-氯乙酸-吡啶等氯碱化工产业链。三是在化工新材料工业方面,主要发展有机硅、硅油、硅橡胶、硅树脂产品产业链,镁铝合金、塑料门窗、塑料管件和异型材等新型建筑材料产业,玻璃纤维以及利用重化工提供的基础原料发展工程塑料如PBT、聚甲醛、聚碳酸酯等新材料产业链。四是在精细化工方面主要是发展煤焦油加工产品、焦化苯精制进一步加工成顺酐、BDO、PVP、氨纶等产品的精细化工产业链。
重点企业情况:
将焦炉煤气用作原料的有神华乌海能源30万吨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乌海华油46万吨液化天然气(简称LNG)项目;用作燃料的有乌海市包钢万腾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轧钢、内蒙古美方能源公司3万吨金属镁、蓝星玻璃公司平板玻璃;华资利用焦炉煤气进行发电。
炼焦过程中生产的煤焦油,经深加工得到工业萘、重油、沥青等300多种化产品,我市目前可提取19种产品,煤焦油深加工产业初现规模。已形成产能90万吨,神华乌海公司和乌海三兴化工公司在西来峰工业园区分别建有30万吨/年生产装置。主要产品有轻油、脱酚酚油、苯酚、邻位甲酚、间对甲酚、二甲酚、工业萘、洗油、燃料油、炭黑油、中温沥青、改质沥青等。乌海宝化万辰煤化工有限公司,新建年产6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一期30万吨焦油深加工已建成。
三、 产业政策落实及政策方面的需求
长期以来,在煤炭生产和洗选过程中,乌海及周边产生了约5亿吨劣质煤,经过自燃等消耗,目前还有约4亿吨,形成20余座大型劣质煤山。与此同时,每年新增劣质煤2000万吨左右,若不及时有效加以利用,到“十二五”期末,存量将达到近5亿吨,成为了影响乌海及周边地区自然生态和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劣质煤制气是资源、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项目建设需要的外部配套支持条件较多,不仅涉及煤炭开采与转化、水资源保障、技术的集成与优化,还需要配套建设管网、培育用气市场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考虑合理布局。请自治区尽快出台利用劣质煤适度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支持方向的新型煤化工产业的指导意见,把我市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发展规划》。
乌海市发改委产业科
2015年12月25日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