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这阐明了政府和市场关系更好结合的内在逻辑,体现了对经济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理论创新和拓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提供了方向指引。
高效开发公共信用数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信用是赋能经济增长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推动力。做好公共信用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释放数据价值,促进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有助于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进行高水平赋能。
采取多元化信用政策对赋能“两新”工作至关重要
12月20日,商务部召开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在会上表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今年以来,商务部牵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会同相关部门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健全工作推进体系,统筹推动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以及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加快构建“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各地区因地制宜细化实施方案,用好中央财政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资金,不断扩大以旧换新政策受益面。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各方参与度很高,全国范围以旧换新热度不减,政策成效显著。
信用助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思路
2024年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简称“两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家“两新”政策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对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信用监管体系如何打破数据“孤岛”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规范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公共信用信息归集范围,今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公共信用信息目录(2024年版)》(以下简称《目录》)。《目录》的出台不仅是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更是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信用监管迈向新台阶的关键一步。本报邀请青岛理工大学城乡建设信用和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冬,从背景、目的、内容、意义等方面深入解读《目录》,探讨信用监管体系如何打破数据“孤岛”。
文章搜索